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吳苗苗 李佳琦 通訊員 張京慧
9月11日,在河北石家莊正定縣傅家村的優(yōu)質鮮食玉米示范基地,400多畝“青紗帳”里彌漫著豐收的香甜,種子公司、深加工企業(yè)、農業(yè)合作社、農業(yè)專家、種植大戶、蔬菜批發(fā)商代表等60多人相聚這里,觀摩河北培育出的甜加糯鮮食玉米“冀糯”系列新品種。
近年來,河北鮮食玉米產業(yè)迅猛發(fā)展,種植面積超過120萬畝。從糯玉米品種領先全國,到甜加糯玉米品種不斷更新,河北在全國鮮食玉米產業(yè)競爭中“殺”出一方天地,成為北方重要的鮮食玉米產區(qū)。
鮮食玉米試驗田。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吳苗苗 攝
“這是我們選育的黃白雙色甜加糯玉米新品種,結實性特別好,皮薄、甜度高,玉米穗型漂亮,顏色鮮艷,推向市場以后一定會受到歡迎。”高增玉邊說邊撥開玉米皮露出籽粒飽滿的玉米穗。
冀糯181、冀糯182、冀糯175……一排排筆直挺立的玉米稈像接受“檢閱”,每株都結滿沉甸甸的果實,這樣的“豐”景正是高增玉多年從事科研工作最希望看到的場景。
高增玉是河北省農林科學院糧油作物研究所玉米中心資源室主任、研究員,從2008年開始從事鮮食玉米研究到今年已經是第17個年頭。
“第一次嘗到鮮食玉米的時候,我就被它驚艷到了,作為一名玉米育種科研人員,怎么就不能培育出這么好吃的玉米呢?” 高增玉介紹,我國鮮食玉米育種研究起步較晚,在2000年之前,國內并沒有“鮮食玉米”這一明確概念,一直將甜玉米、糯玉米等與高油、高淀粉、高賴氨酸等類型混稱為特用玉米。直至2002年,全國農業(yè)技術推廣服務中心組織專家制定國家玉米品種區(qū)域試驗及審定辦法,才根據收獲物和用途,將玉米品種分為籽粒玉米、鮮食玉米和青貯玉米3種類型,屆時 “鮮食玉米”才被國家區(qū)試正式確定和發(fā)展起來。
高增玉在鮮食玉米試驗田中查看玉米長勢。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吳苗苗 攝
“當時國內研究鮮食玉米的人還很少,市場需求量卻很大,我認為這個育種方向非常具有潛力。” 高增玉說。
方向有了,種子從何而來?為了獲得鮮食玉米種質資源,高增玉抓住各種機會,通過交換育種材料、學術交流活動等途徑引入少量的玉米自交系和部分育種中間材料,同時,嘗試從現有的玉米雜交種中直接選育二環(huán)系。
記者看到,在高增玉的辦公桌上擺著一個種子標本瓶,里面放著河北省農林科學院自主選育的第一個甜加糯鮮食玉米品種——冀糯172的種子。
“很難想象吧,這冀糯172的親本是我‘搶’來的。”高增玉笑著說。
原來有一年,河南鄭州召開有關鮮食玉米的學術會議,中國農業(yè)大學教授宋同明作為嘉賓在現場展示了鮮食玉米育種材料,并表示誰感興趣可以送給大家共同交流。高增玉十分激動,從宋教授那里“搶”來了5粒玉米,如獲至寶,隨后通過這5粒玉米培育出了冀糯172、冀糯175等品種。
高增玉(左)參加全國鮮食玉米大會。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吳苗苗 攝
鮮食玉米研究最初那幾年,不但種質資源匱乏,育種經驗也不足。“解決經驗不足的最有效辦法就是向同行請教和交流。”高增玉笑稱那幾年自己變成了“追星族”,業(yè)內知名專家就是自己追的那顆“星”,不管哪里召開鮮食玉米學術會議,他都想方設法去學習。
有一次,高增玉得知宋同明教授在天津做學術報告,但因為時間太晚已經買不到火車票,于是他凌晨1點出發(fā),繞道北京,終于在報告開始前趕到了現場。
往來奔波,高增玉也不覺疲憊,如饑似渴潛心學習與研究,但人員不足、資金短缺卻讓鮮食玉米的育種之路更加艱難。
“最困難的3年,整個課題組只有我1個人,也沒有任何項目支持,我還要兼顧其他科研任務,當時就想咬牙也要堅持住。直到2019年才獲得了第一個院級項目的支持,現在組建了4個人的研發(fā)團隊。”高增玉回憶起當年的困境十分感慨。
玉米育種,是一項周期漫長、過程復雜的系統工程,從組合配制、世代選擇到品系鑒定、比較試驗,再到參加區(qū)域試驗、生產試驗,往往需要十幾年,在外行人看來繁瑣、乏味的育種研究,高增玉卻甘之如飴。
高增玉(左)與其他專家給試驗田里的鮮食玉米品種打分。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李佳琦 攝
高增玉用“緊忙活”來形容自己一年到頭的工作,他說,冬天要飛到海南三亞南繁基地,播種、授粉、收獲、晾曬,夏天回到石家莊再把從南繁帶回來的種子進行篩選、播種、收獲,周而復始,一年365天中有200多天要待在田里。他已經說不清有多少個春節(jié)沒有陪在親人身邊,只覺得自己像一只遷徙候鳥,為了玉米育種這件事,在石家莊與三亞間準時往返。
寒來暑往,苦盡甘來,2019年,冀糯172通過了河北省審定。與傳統糯玉米或甜玉米相比,該品種不僅糯性好,而且甜度高,適合鮮食或速凍加工,食用品質更佳,在春播、夏播玉米種植區(qū)域均可種植,填補了市場空白,實現了河北省在甜加糯鮮食玉米品種的新突破。
“我們已經種冀糯172好幾年了,這個品種玉米又甜又糯特別好吃,關鍵成熟還早,趁著別的品種還沒收獲,我們的玉米都可以上市了,價格也賣得高。” 近日,正定福順糧蔬種植專業(yè)合作社種植的鮮食玉米已分批上市,合作社理事長宋瑞嶺告訴記者,冀糯172的上市價格比普通糯玉米高0.5元/穗,畝效益可達3000元以上,是普通糯玉米的兩倍。
宋瑞嶺剛說完,種植戶郭策也接過話茬:“這個玉米品種我家種了100多畝,直接上市銷售,根本不愁賣。”
河北省農林科學院鮮食玉米現場觀摩及品鑒會。河北省農林科學院 供圖
成功邁出自立自強育種的第一步后,高增玉并沒有懈怠,繼續(xù)帶領團隊選育出了冀糯175、冀糯181、冀糯182、冀糯2201等一系列鮮食玉米新品種。目前,玉米中心資源團隊通過審定的鮮食玉米新品種有7個,其中有5個是甜加糯類型,并全部實現了成果轉化,獲得了3個省級成果轉化資金項目資助。
“‘冀糯’系列鮮食玉米品種口感軟糯,風味突出,消費者認可度和市場占有率逐年提高,已成為河北省農林科學院‘院字品牌’創(chuàng)建的重點打造方向之一。” 河北省農林科學院副院長王旗說。
2003年,我國鮮食玉米種植面積僅約200萬畝,20多年后的今天,全國鮮食玉米種植面積已超過2500萬畝,遠高于美國以及其他主要鮮食玉米生產國。我國鮮食玉米年市場消費量達750億穗,種植面積與產量均居世界第一。
高增玉(右)與團隊成員討論玉米新品種。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李佳琦 攝
“鮮食玉米產業(yè)的飛速發(fā)展,也對鮮食玉米品種不斷提出新挑戰(zhàn),針對市場需求,近幾年我們在鮮食玉米的營養(yǎng)強化型方面發(fā)力,成功培育了冀糯176等一系列高花青素品種,不僅品質優(yōu)良,而且早熟性好,推廣范圍最北到達了河北省的壩上地區(qū)。”高增玉說。
在采訪過程中記者發(fā)現高增玉并不健談,有時還有些羞澀,但只要聊起玉米、玉米育種,高增玉就會侃侃而談、滔滔不絕。當記者問道,你覺得是什么樣的品質讓你能夠堅持這么多年?高增玉邊笑邊擺手:“這有啥,干一行愛一行,搞農業(yè)不就是要埋頭地里嗎?”
高增玉介紹,目前他們團隊每年測配的新組合達到3000多個,正在參加國家及省級試驗的新品種有20多個。接下來,他們將通過系統選育、引進改良、分子育種等手段培育出更多的、配合力高的自交系,并進行甜加糯型玉米優(yōu)質高產規(guī)模化栽培技術研究和帶皮加工技術研究,同時進行甜加糯型玉米收獲后儲藏時間對品質調控機制研究等工作。